【鳴家·楊清波】五更詞話:迷失的季節(jié)
2018-10-31 11:00:00 聽新聞
這是一篇十年前的舊作,偶然翻到一讀,卻突然發(fā)現今天再也難以進入那樣的萬般愁緒。是真的成熟了,還是已經少有時間停下腳步,來問一問自己的內心,來眺望一下詩和遠方,聽一聽歲月和靈魂的回聲……
窗外,是淅淅瀝瀝的雨,滿世界的下著。從很久很久以前,也許要下到很久很久以后。
原本不是春天,卻恰如梅雨季節(jié)。已記不得秋冬,但從頭到腳,從里到外,都感到一陣陣透心的涼。
不覺間,時光悠然滑到五更,南唐李后主那痛徹心扉的《浪淘沙》從腦子里悠然滑出——
簾外雨潺潺,
春意闌珊。
羅衾不耐五更寒。
夢里不知身是客,
一晌貪歡。
獨自莫憑欄,
無限江山。
別時容易見時難。
流水落花春去也,
天上人間。
讀著品著,闌珊的春意與五更的寒氣相對照,夢里貪婪的歡愉與雖身蓋羅衾依然難敵寒流被凍醒后的凄涼相反差,曾經的無限江山與現實中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悲慘相映襯,心里不由得升騰起一陣陣惆悵、惘然和慨嘆。從一國之君,到階下之囚,今非昔比,愁腸寸斷,雖不著“悲”、“愁”一字,卻有李清照“梧桐更兼細雨,到黃昏、點點滴滴。這次第,怎一個愁字了得!”的萬般愁情,卻有著李太白“抽刀斷水水更流,舉杯消愁愁更愁”的難解愁緒。
言為心聲,詞吐肺腑。李煜筆下的五更寒豈止是來自大自然,現實的無奈衍生了他內心的凄涼和孤冷,難怪在他的詞里不斷會有諸如“故國夢重歸,覺來雙淚垂”等相同的心境?!队菝廊恕繁闶沁@樣一首讓人頓生凄苦悲憐情懷的詞章——
春花秋月何時了,往事知多少。
小樓昨夜又東風,
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。
雕欄玉砌應猶在,只是朱顏改。
問君能有幾多愁,
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。
吟罷該詞,字里行間流淌著的對國破家亡的國仇家恨,和無奈悵然的悲切心緒躍然紙上,綿延不斷,慘痛欲絕。李煜迷失在現實與往事構筑的痛苦的時光隧道里,他的詞發(fā)乎內心,情真意切,格調悲壯,詞意凄絕,哀婉動人。其抒發(fā)的亡國之痛痛徹心脾,囚徒之悲悲浸骨髓,大有白居易《長恨歌》里“天長地久有時盡,此恨綿綿無絕期”這樣難以排遣的萬般悲愴,真可謂字字珠淚、以歌當哭的千古衰音……
2008年11月1日于黃泥磅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