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鳴家】楊清波:期待重慶在三個方面有新高度和新突破
2021-12-31 07:00:00 聽新聞
辭舊迎新,感觸良多,每天都在見證重慶和著時代的節(jié)拍闊步前行的步伐,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,期待在2022年,重慶在三個方面有新的高度和突破。
一、具象量化指標,抓實課程思政。以高規(guī)格的政策杠桿設計和系統(tǒng)性的評價體系改革,全力提升政治站位,切實解決高等教育“培養(yǎng)什么人、怎樣培養(yǎng)人、為誰培養(yǎng)人”這一根本問題。只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將課程思政建設納入高等教育的中心環(huán)節(jié),才可能培養(yǎng)出“政治上信得過、能力上頂?shù)闷?、作風上沉得下、格局上看得開”的黨和國家需要的社會主義事業(yè)的建設者、接班人,這需要切實的量化指標、給力的政策杠桿、匹配的評價體系。
二、服務老齡群體,促進精神共富。據(jù)民政部消息,“十四五”期間我國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,邁入中度老齡化。從2020年11月起,我利用《新聞策劃學》的實踐周課堂,指導學生策劃推出“川外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班”,并逐步走出校園、走向社區(qū)和鄉(xiāng)村,目前已舉辦八期,239人次老人受益,190人次大學生志愿者參與。重慶日報、重慶電視臺、華龍網(wǎng)、新華網(wǎng)等報道,相關話題今年5月登上微博熱搜,傳播量達1.3億,行動輻射到重慶大學、西南大學等多所高校。
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共同富裕,其中包含物質共富和精神共富。老年智能手機培訓班的推廣普及,可以讓老年人不被數(shù)字化時代拋棄,避免網(wǎng)絡詐騙等事件發(fā)生,使龐大老年群體享受到數(shù)字文明帶來的美好生活,促進精神共富,還可以使大學生在知識轉化為能力、服務和助力社會問題的解決中獲得全面的素養(yǎng)提升。期待有關部門加大對此類助老活動的扶持力度,讓全社會從多元視角服務老年群體,促進精神共富。
三、強化國際傳播,提升重慶形象。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強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、講好中國故事、傳播好中國聲音的今天,作為重慶人,在新的一年理應著力講好重慶故事,以生動、豐富、有個性的講述,為展示真實、立體、全面的中國做出重慶貢獻。既通過專業(yè)媒體講,在社交媒體時代,更通過眾多鮮活的重慶人在其自媒體上講。所以,期待新的一年能夠采取措施,為有素質的重慶人在國際社交平臺上生動地講好重慶故事提供便捷、開辟通道。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