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鳴家】曾紹侖:李莊擷影(二)——古鎮(zhèn)四絕
2023-09-01 07:00:00 聽新聞
抗戰(zhàn)期間,中國近現(xiàn)代著名建筑歷史學家,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師梁思成,來到李莊見了旋螺殿這奇特的建筑,大為贊嘆,將其收入《中國營造學社匯刊》和《中國建筑史》,贊譽為“頗足傲于當世之作”,將其與李莊魁星閣、九龍石刻、百鶴窗稱做“李莊四絕”。
旋螺殿位于李莊鎮(zhèn)鎮(zhèn)北2.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,建于明萬歷24年(1596年),始名文昌宮,清雍正、乾隆、嘉慶、道光幾代曾予以培修。1956年,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旋螺殿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旋螺殿通高25米,呈八角形,進深、面闊均為8米。外為三重檐,內實二層,青色筒瓦,塑八條垂脊,垂脊上各置垂獸和走獸。屋面坡度平緩,寶頂及八個翼角的起翹均不甚高,比例勻稱,線條柔和,風格獨特,造型奇麗。內部結構設計匠心獨運,巧妙地運用力學原理進行支撐。其主要特點:梁架采用抬梁支住法,較之一般同類型古建筑用層層爬梁重疊而上者,顯得異常洗煉,斗拱結構,三檐即有三種樣式,而同一檐中,格式又略有區(qū)別,與宋、清兩代官式結構迥異;頂部藻井,八面均用斗拱疊架成網(wǎng)目狀花紋,并向右轉至頂,形如旋螺,高敞奇麗,上下三層找不到一根釘子,卻異常牢固。
魁星閣位于李莊鎮(zhèn)尾長江之濱凸出部位,建于清光緒年間早期,為全木結構通高三層建筑。原來的魁星閣已被拆除,我們現(xiàn)在看到的魁星閣,是1998年在距原址100米處重建的通高五層仿古式建筑,與近在咫尺的南華宮相得益彰、相映成趣。魁星閣位處江邊,上下航行的船只10里開外即可看見,因此它具有導航的作用。古建筑專家梁思成評價道:“李莊魁星閣是從上海到宜賓沿長江二千多公里江岸邊上,建造得最好的亭閣。”
九龍石碑位于慧光寺內,高2.7米,寬1.3米,雕刻有九條穿梭遨游于云海中的神龍,除正中的一條外,其余八條均呈對稱狀分布的左右兩邊,每條龍均可從中仔細分辨出頭、身、尾,龍口中還含有一顆可以轉動而不脫出的寶珠。寓意為大禹將河之龍制服,疏天下九河通大海,天下從此沒有水澇災害,造福萬民,二說有九州江山一統(tǒng)之意。梁思成說,如果將北京故宮太和殿前的九龍石刻比作王冠的話,李莊九龍碑就是王冠上的一顆明珠。在歷史長河中,九龍碑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,現(xiàn)根據(jù)原樣對損壞部分進行了修復還原。
張家祠內有用整塊上等楠木雕刻的五十扇窗頁,每頁上有不同形態(tài)仙鶴二只,共一百只,名“百鶴祥云”窗,現(xiàn)尚存二十四扇。宗祠廳房上的50扇窗門每扇長2米,寬0.6米,均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,刻有不同形態(tài)的栩栩如生的仙鶴,四周配以動感十足的云彩,每扇窗上雕刻2只仙鶴,共100只,謂百鶴祥云窗。
據(jù)李莊《張氏宗譜》記載,每扇窗門的雕刻工價為紋銀14兩,相當于清朝時期一個正一品官員1月的俸銀15兩,其造價和工藝要求之高由此可見??谷諔?zhàn)爭時期遷來李莊的中國營造學社,其學術帶頭人梁思成先生將張家祠百鶴窗、旋螺殿、奎星閣、禹王宮九龍碑稱為“李莊四絕”。至此,“李莊四絕”成為人們游覽李莊必訪必看項目。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