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鳴家】曾紹侖:書法人生寫傳奇
2024-06-20 07:00:00 聽新聞
書法人生寫傳奇
——記我的書法老師戴三七先生
我能夠參加南岸區(qū)老年書法班學習,并成為書法家戴三七先生的一名學生,感到很榮幸。戴老師不僅教我們書法基礎理論知識、書寫技法,還十分注重學生書法素養(yǎng)及書法興趣愛好的培養(yǎng)。作為他的學生,能夠與他一道走近書法,并一道理解品味書法帶來的快樂,真是我人生中高品質的文化生活享受。近些年來,我嚀聽戴老師講書法課,獲益良多,對戴老師的了解也逐漸清晰,以下是我簡略歸納的幾點體會。
(戴三七老師在書寫作品)
一、書法師長戴三七,書法人生寫傳奇。
戴三七 ,男 ,1944年9月生于重慶市(原屬四川)忠縣拔山鎮(zhèn)一個書法世家。五歲開始習字。研習二王,臨摹趙字,八歲即可書寫對聯出售,被當地的百姓譽為書畫神童。十二歲時,因其書法精湛品位高。被拔山鎮(zhèn)上"唐家石印鋪"的老板看重。被聘為該印鋪的"寫手",寫字供印刷制版。由此,聲名大振,享譽八方。十四歲開始習寫榜書,因此,與父親二人的書法在當地小有名氣。遠鄉(xiāng)近鄰常常上門求字。被當地人雅稱為"二代同書"(代、戴諧音)。幾十年筆耕不輟,退休后這二十年從事書法研究和教學。
戴三七的書法兼有二王、趙、歐、褚諸家的味道。有評家說,其行書既有王體的飄逸瀟灑,又有歐體的硬朗挺拔。他的書法作品具有濃郁的書卷氣。七十年來他辛勤地耕耘在書法藝術的土地上,深深地吮吸著傳統(tǒng)的精華而形成他特有的風格。對其作品細細品來,既養(yǎng)眼,更潤心田。
戴三七的書法作品曾多次榮獲國家、省、市各級大賽大展一等獎、二等獎、還有特等獎等。重慶衛(wèi)視、文廣新局網站等媒體都曾報道過其人其事,對傳承我國優(yōu)秀藝術與文化精髓作出了努力與貢獻,其書法作品廣為海內外書法愛好者或博物館、圖書館收藏。
戴三七現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、重慶市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、重慶市文史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、重慶南岸區(qū)書法家協會副主席、重慶市南岸區(qū)政協書畫院副院長。
戴三七先生也是重慶南岸區(qū)老年大學發(fā)起者之一,是老年大學書法專業(yè)的拓荒者;是南老大《書畫研究院》倡導者與領導;親自參與書法教學和繪畫、剪紙專業(yè)課教學, 用毛筆手寫教材五本。融書法、古典詩詞、繪畫、剪紙一體多才多藝師,是南老大《師之范》優(yōu)秀工作者。
二、在南岸區(qū)老年大學及各種書法教學班的教學中,戴老師堅持以楷書體為教學的基礎范本。他一直強調這幾個觀點:其一,楷書對于公眾來說,其普及熟知度很廣,所以戴老師的教學肯定是先學習楷書,因為楷書學好了,學員還可以去學漢隸,或者是選擇去學晉行等行楷之類的書體,同時也正因為有了楷書的功底,所以涉獵其他書體才不會顯得很盲目。其二、楷書具有廣泛的實用書寫價值??瑫仁切奚眇B(yǎng)性,也是鍛煉沉穩(wěn)功夫的理想書體,同時它還有較為實用的廣泛價值,國家公開發(fā)行的大刊大報多采用楷書體面世,更有如歌功頌德的碑文以及重要的殿堂及廟宇的題壁,經文書體等一般抄錄都是由楷書書寫而成,同時它的觀賞價值也很不錯,像在寺廟以及各種展覽大廳之中,若是懸掛一幅精美的楷書,不僅能與其他的書體交相輝映,同時還能給人一種寧靜,祥和的氛圍,可說楷書就是一種百看不厭的書體。其三,練習楷書可以增強筆法中的筆力,它不僅與執(zhí)筆,還有運腕有關,而且它還會感受到點畫的厚度以及深度,還有用筆的節(jié)奏,筆勢等影響,而這些普遍的書法因素,在練習楷書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,若是后期能再涉獵一下魏晉小楷,則書法神韻中自具骨氣。其四,培養(yǎng)細膩的精神品質。練習楷書,可以培養(yǎng)一個人細膩,精到的細節(jié)品質,這就好比我們在臨帖練字的時候,若是一味的著重方筆,則剛而不韻,若是又單一的使用圓筆,則又會導致其字剛弱而無骨,同時你若是運筆太快或是運筆太慢,又會導致這個字太沉悶,臃腫。
當戴老師聽聞某些青少年書法培訓班,以彖書體作為基礎教材后,他十分不解,戴老師認為這是某些所謂書法專家對青少年的一種誤導,因為公共傳媒幾乎沒有以彖書體作為主要文字載體的,更何況中小學教材及各種課本也從未使用過彖書體作為書面文字的?!翱o欺”。楷書要求很嚴格,稍有點偏差,你自己也會看出來,楷書像一把尺子一樣,“逼”著你把字寫周正。有些人學習書法排斥楷書?究其原因就是楷書太難,著名的學者、書法家商承祚先生說過,學習書法,寫歪容易,寫正難。
戴老師說,魏晉之時中國文字已基本定型。初學寫字,講究練習點橫撇捺等八種類型的基本筆畫。而且以永字為例,對八種筆畫的書寫作了剖析。魏晉以來我國歷朝歷代都使用的是由這八種筆畫構成的漢字。大家應該知道。秦朝的小篆被漢隸所淘汰;漢隸被魏晉定型的今楷所淘汰?,F在我們國家的報刊、書籍、教科書、國家以及社會各種交流都是使用的今楷{八種筆法構成的}。書法(寫字)就是對印刷體的手寫體,為了把字的筆畫和結構弄清楚,歷來寫字都是以楷書入手。而且還要把楷書基礎打好。基礎差了,寫行草的點畫或結構也是不容易寫到位的。俗話說,基礎打不牢,是修不起高樓大廈的。學書法也一樣,基礎不好,必定走不遠。
三、堅持教學過程中選用中國歷代名家名帖作為教學的藍本及參考教材。戴老師說,在書法教學中,選擇我國歷代書法名家的名帖作為教學范本這很重要。書法被稱為藝術中的藝術,學習書法需要從古人名帖練起,這符合“書如其人,書為心畫”的藝術規(guī)律。古代名帖是經過歷史沉淀的書法典范,選擇與自己氣質性格相一致的范本作品,對學好書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只有選好古人名帖才能打好書法的基本功,為練好書法打下堅實的基礎,如果一個初學軟筆(毛筆)書法學生一開始學習書法就選用現代人自創(chuàng)的字帖,那底蘊就會明顯不足,練習的效果就要遜色多了,也難以成就書法大器。
當然,練習書法也須入古出新。入古就是從練習古人的名帖開始,出新就是練習書法成熟后的創(chuàng)新,這個過程不是三五年的事情。實際上,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,不僅初學者要練習古帖,即使有一定書法基礎的人也還需要繼續(xù)練習古人名帖。在習書者的隊伍中,我們經常會見到許多有一定書法成就的人,仍在繼續(xù)練習古人名帖,只是選用不同的古人名帖而已,有的人是練習了一輩子的古帖。中國文化內涵浩如煙海,充滿著無窮的魅力和玄機,只有練習古帖,才能沉迷于中,才能與古人對話,才能與古人交流,才能情系古風,獲得書法真知。
書法被稱之為藝術中的藝術,就是說書法藝術是一門最難的藝術,不是一個人幾年功夫就能學到家的。當然,練習書法達到一定功底后,也需要有一定的創(chuàng)新,這就是入古出新,這是一個練習書法的漫長過程,有的人練習了幾十年也難以出新,就是說練習書法既需要勤奮,也需要天賦??梢姡瑢τ诔鯇W毛筆書法的人來說,一定要從練習古人名家之帖開始,只有這樣才能入古,才能練出古味的字體來,如果選擇當代名家的字帖,也就少了古風味,其書法藝術就會打折扣了,這就是初學者練習書法從古帖名家練習的重要原因。
我們在學習過程中,戴老師引導我們重點學習過顏楷、趙楷、歐楷,對喜歡隸書的學員,戴老師對《曹全碑帖》等書帖也進行了講解;行書教學中學習過王羲之的《蘭亭序》行書范本,學習草書我們學過《孫過庭·書譜》等,雖然學員的寫字水平參差不齊,但我們聽戴老師講課卻獲得了廣博的書法知識。
四、堅持現場評改學員課余作業(yè),并現場示范手書作品。教師書寫示范不僅可以激發(fā)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,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書寫觀念和技巧。通過觀摩戴老師的書寫示范,學員可以了解到書法的基本構造和規(guī)范,從而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。戴老師的示范還可以為學員們提供一個實踐參考,引導他們在書寫中不斷改進和完善,從而達到更高的書法境界。
戴老師常說,筆耕千日,胸中有墨,方能揮毫自如。戴老師每次點評學員作業(yè)都能做到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,而后又用自己的書寫為學員作出示范,讓學員自己去認真體驗書寫的過程。同時,戴老師平時講課的手書作品,亦提供給學員們收藏,廣大學員也以能得到戴老師的手書作品而興奮不已。
五、堅持對現而今風行的所謂的吼書、稚體、丑書等書體持批評態(tài)度。戴老師說,在我看來,寫什么書體都無所謂,你可以自己在家里研究,小圈子里欣賞,這我們不反對;但是你不能大張旗鼓地張揚并歪曲事實,以創(chuàng)新和藝術為幌子來破壞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這就損害了公眾的利益了,這不僅是你個人的問題,而是涉及傳統(tǒng)文化是否能得到傳承的問題。不批判就會形成一股歪風,進而影響到社會風氣,不良的社會風氣就會導致人們的人生觀、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混亂,從而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后代的價值觀,這才是我們所要反對的。有的丑書倡導者,整天把這種怪誕的行為藝術當成一種資本來炫耀,無形之中給一些年輕人帶來了負面的影響,就會造成認真寫字沒用,胡涂亂畫是本事;努力工作沒用,搞古怪藝術才是正道,這種畸形的人生觀一旦成風氣,將會給整個社會、整個國家、整個民族帶來不可挽回的災難。所以我們要抨擊,要批判,是因為你的行為已經不是個人行為,而是影響到了我們所有書法人,包括影響到了我們子孫后代的的文化觀和審美觀。
六、堅持帶領學員參與社會單位組織的書法活動,走進社區(qū)舉行書法展示及書法普及活動。在這些接地氣的活動中,學員和各位書法愛好者潑墨聯歡,用毛筆抒發(fā)了對祖國的熱愛,用作品傳遞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熱愛,對文化自信的堅定;開展健康有益的書法活動,不僅傳承和發(fā)揚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,為轄區(qū)居民群眾提供了一個愛學習、易交流的平臺,同時也豐富了社區(qū)居民的文化生活,營造了良好的社區(qū)人文環(huán)境。各位參加書法活動的學員說:“書法不僅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瑰寶,經常練習還能修身養(yǎng)性,陶冶情操,希望以后多參加這類活動,書法也是一個練體練心活動,我們要長期將毛筆字寫下去?!?/span>
(戴三七老師與本文作者曾紹侖合影)
戴老師是一位很隨意的老人,簡樸的中式裝,慈善的笑容,熱情與可親,給我留下深刻印象。聽他講課更是一種享受,從中可以了解書法的發(fā)展歷史,受到古典詩詞的熏陶。
文/圖 曾紹侖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