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水:他30余年悉心照顧殘疾弟弟 如今又擔起養(yǎng)育兩個侄女的責任
2024-12-17 15:43:48 來源: 第1眼TV-華龍網(wǎng)
第1眼TV-華龍網(wǎng)訊(通訊員 冉立 廖凱易)立冬后,按彭水習俗又到了吃刨湯的時節(jié),彭水縣蘆塘鄉(xiāng)板栗村5組的劉遠奎又開始為自己殘疾的弟弟擔心了?!八挥袔腿藲⒇i的手藝,出去接活兒擔心他會遭人嫌棄,天黑了沒回家,怕他發(fā)生啥子意外。”劉遠奎說。
劉遠奎姐弟四人,她排行老三,老四劉遠均是家里的獨子,自小就不會說話,頭腦也不靈光。32年前,劉遠奎的父親過世,那時兩個姐姐已經(jīng)出嫁,于是劉遠奎便擔起照顧患病母親和弟弟的重任。
“這些年,給弟弟安了家,現(xiàn)在兩個侄女到了上學的年紀,我得帶好她們,等她們長大了,我身上的擔子才能徹底卸下?!眲⑦h奎雖然這樣感嘆道,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“成為姐弟是緣分,會一直照顧好他”
在板栗村老人的眼中,劉遠奎自小就特別懂事,家里條件差,里里外外的活她搶著干,從不叫苦叫累。
52年前,弟弟劉遠均出生了?!皫е患胰说钠谂纬錾模娴氖呛谧炖锱禄?,捧在手里怕摔了。誰曾想半歲過后,他就三天兩頭生病,經(jīng)常半夜三更進醫(yī)院?!眲⑦h奎說。
更讓一家人心碎的是,劉遠均三歲了還不會說話,經(jīng)醫(yī)院診斷,劉遠均屬于語言二級殘疾?!安粫f話我就帶著他,當他的嘴巴,護著他。”劉遠均完全是跟在劉遠奎后面“屁顛屁顛”長大的,直到現(xiàn)在,劉遠奎仍像一棵大樹為劉遠均遮風避雨。
1992年,劉遠奎的父親過世,那年她24歲,還未成家,劉遠均20歲。2003年,患病的母親離世,劉遠均單身。
“父親走的時候最放心不下的是弟弟,因為他不會說話,做事也不靈光?!眲⑦h奎說,“父親臨終前含淚把弟弟托付給我,我是無論如何都要撐起這個家。我向他保證‘今生成為姐弟是我倆的緣分,我會一直照顧好他’?!?/p>
為了照顧弟弟和母親,劉遠奎和普子鎮(zhèn)的王國琴結婚后就一直在家里,送走母親、照顧弟弟。直到現(xiàn)在,姐弟倆兩家11口人仍住在一起。
“讓弟弟學會生存,才能給他一個真正的家”
12月11日,筆者走進劉遠奎家里看到,劉遠奎和弟弟弟媳一起整理院壩采回來的棕櫚。隨后,三人又上坡挖紅薯。
“12頭豬?!薄白?,倒。”劉遠均比劃間偶爾會蹦出兩個字?!暗艿軙蓚€字兩個字地說話有10來年了,這是最大的幸事。”劉遠奎說。
說起劉遠奎對弟弟的照顧,鄰居王勝兵豎起大拇指,“生活上安排得妥妥當當,劉遠均沒吃一丁點苦;教他干農活、掙錢,現(xiàn)在的劉遠均能夠擔起家庭的責任了?!?/p>
在劉遠奎的認知里,“只有讓弟弟學會生存,才算是給他一個真正的家?!钡艿懿粫f話,劉遠奎不厭其煩地通過比劃和語言與他交流;不知道干活,每天安排弟弟的任務,使他在大腦里形成條件反射;弟弟對殺豬的手藝上心,懷著擔心又期望他掌握一門技術的矛盾心理,讓丈夫買回工具讓他學。
現(xiàn)在的劉遠均干農活與常人無異,閑暇時還會掙點錢補貼家用。劉遠均的變化與成長,周圍四鄰看在眼里,2012年,他成家了,只是妻子在語言和智力方面略有缺陷。
劉遠奎放心不下弟弟和弟媳單獨生活,在自家平房后面又蓋起了一幢房,兩家人同吃同住,“把他們放在眼前我才放心?!鼻皫啄辏瑒⑦h奎花了4000多元在蘆塘鄉(xiāng)為弟弟買下了安置房,方便侄女們上學。
“養(yǎng)好、教好侄女,弟弟一家就有希望”
中午12時15分,劉遠奎的丈夫王國琴開著三輪車到學校接小侄女放學。剛回到家,小侄女就偎在了劉遠奎的懷里,過一會兒,又拉著劉遠奎夫妻的手沿著人行道蹦蹦跳跳。
劉遠均和妻子生育了兩個女兒,老大今年9歲,在上小學三年級,小侄女3歲,剛上幼兒園。
“家里的事情多、雜,大侄女小的時候由弟弟照看的時間多,小侄女從出生就由我?guī)??!眲⑦h奎說,“現(xiàn)在我最大的心愿是把兩個侄女養(yǎng)大、教好,這樣弟弟一家才有希望?!?/p>
這些年,劉遠奎夫婦對弟弟一家的照顧事無巨細,在他們的教導和影響下,兩個兒子也把舅舅舅媽當成一家人,兩代人共同守護著這個“大家庭”。
劉遠均的兩個孩子都是在縣人民醫(yī)院剖腹生產(chǎn)的,生老大的時候,在醫(yī)院跑來跑去的是劉遠奎和兒子王修洪;老二與王修洪的孩子只相差半歲,出生后的吃穿用度一直是王修洪的媳婦張羅著。
“我們很幸運,找到了明事理又孝順的兒媳,家里從未因照顧遠均鬧過矛盾。現(xiàn)在,我們帶著侄女幫修洪看店,店里的東西遠均想要什么直接來拿就是?!蓖鯂僬f起一家人的其樂融融,臉上洋溢著幸福。
30多年來,劉遠奎很少出遠門,因為心里時刻有一份對弟弟一家人的牽掛。她說最難的日子已經(jīng)過去,現(xiàn)在一大家人越過越幸福。劉遠奎和家人這份30多年來堅持的“大愛”,感動了無數(shù)人,也為大家樹立了“孝老愛親”的標桿和榜樣。
責任編輯:董霞